学院教师赴京参加新质生产力产教融合创新课题研修班 赋能学院产教融合发展

发布者:yyjs发布时间:2025-08-02浏览次数:10

2025年7月26日至27日,我院副院长熊晓亮教授赴北京参加了由北京创新研究所主办的“2025年新质生产力产教融合创新课题申报与科研能力提升研修班”。此次研修班旨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论述,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来自全国高校的13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产教融合创新路径。

高端智库引领把握政策方向

研修班汇聚了教育领域的权威专家。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原专职副主席王佐书在《创新与科研》主旨报告中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院校培养的人才必须符合教育规律,实现职业需求与教育供给的同频共振。他特别指出,高质量就业需要岗位、素质、意愿三者结合,学校应从人才培养体系整体切入就业工作。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党委书记黄百炼在专题报告中深入阐释了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战略意义,提出要构建创新能力生成系统,优化人才培养全链条,为高校在科技革命浪潮中找准定位提供了理论指导。

前沿实践分享启迪创新思维

研修班聚焦人工智能时代的教育变革。加拿大Ivey商学院周丽虹执行董事通过国际比较指出:中国高校正处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窗口期,必须从战略高度把握这一历史机遇。中关村标准化协会岳山秘书长则现场演示了AI技术在科研数据分析中的创新应用,展现了AI+科研模式的巨大潜力。

北京创新研究所林鑫所长系统解读了教育教学成果培育路径,强调要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在人工智能教育、新工科建设等重点领域开展有组织科研。应用型课程建设联盟张振笋秘书长创新性提出产教融合不止于政策,更是一种思维方式,从神经科学角度阐释了课程重构的原理与方法。

实战经验赋能提升科研能力

在课题申报指导环节,国家社科基金评审专家陈衍教授结合典型案例,从选题设计到成果转化全流程解析申报要领。深圳大学、海南科技职业大学等院校代表分享了产学合作实践成果,为不同类型高校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模板。

熊晓亮教授在研修期间积极参与研讨交流,与专家学者就新质生产力背景下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行了深入探讨。她表示,此次研修既有政策高度又有实践深度,为学院推进产教融合提供了三大启示:一是要把握教育数字化战略机遇,构建AI+教育新生态;二是要强化有组织科研,聚焦国家战略培育高质量成果;三是要创新课程体系,将产教融合理念深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院将以此次研修为契机,加快推进产教融合创新课题申报工作,将前沿理念转化为教学改革实践,着力培养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供稿人:熊晓亮

责编:朱晓兰

审核:赵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