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动态

赋能成长 提升能力 —— 我院教师参加智能制造师资高级研修班

2025年08月23日         浏览次数:10



2025818-23日,由教育部智能制造工程虚拟教研室、高等学校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联席会机械学科组和华中科技大学高等学校智能制造与机器人教材研究基地主办,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与e-works数字化企业网承办的“智造领航·智能制造师资高级研修班(第1期)”在武汉成功举办。来自全国20多所高校的学院院长、课程负责人及骨干教师近40人参与了培训,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计算机与自动化学院的李玲、陈果两位教师全程参加。

培训班现场

 本次培训以“赋能师资建设,深化产教融合”为主题,采用“院士领衔+专家论道+实践教学+参观考察”的模式,聚焦IT/OT融合、边缘计算、数字孪生、智能装备等前沿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度结合。通过系统课程、实操演练和企业考察,切实提升了高校教师的专业能力与教学水平,为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注入新动能。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培根以“智能制造若干趋势”为题作报告。他指出,人工智能已在产品开发中超越传统设计思维,未来需更加重视数据质量和治理;人形机器人不宜盲目追求,而自主移动机器人更适合复杂生产场景;数字孪生是智能工厂的核心,边缘智能则是推动ITOT融合的重要支撑。

李培根院士作主题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副院长李新宇教授介绍了面向新工科的智能制造人才培养体系。他强调学院依托国家科研平台和校企共建中心,构建“平台/师资/考核”保障机制,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成效显著。未来将全面拥抱AI,推动课程体系、教材和实践教学的改革。

 教育部智能制造工程虚拟教研室副主任王书亭教授在致辞中指出,数字孪生在工程实践教学中应用潜力巨大,应加强虚实结合、校企协同,提升训练的真实性和创新性。他强调未来应注重场景、方法和机制创新。

e-works CEO黄培博士结合行业观察与实践,分析了智能制造技术应用趋势,指出人才已成为企业推进智能制造的最大瓶颈,培养学生对制造的热爱至关重要。

 华中科技大学陈冰副教授分享了IT/OT融合与关键技术,介绍了相关教学平台建设与应用案例。朱海平教授则系统阐述了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智能工厂建设,强调其数字化、柔性自动化、虚实融合等核心特征。

 培训期间,学员参观了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实践创新中心与机械实验教学中心,深入了解智能制造实验平台与教学资源建设。同时走进牧野汽车装备(武汉)有限公司,实地考察智能制造车间,学习企业在自动化生产和智能工厂建设中的实践经验。通过参观与交流,学员进一步理解了产业前沿探索对人才培养的启示。

学员们参观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实践创新中心


智造领航·智能制造师资高级研修班走进牧野武汉公司

 当前,全国已有300余所高校开设智能制造工程专业,但在课程体系、学科融合和师资实践能力方面仍面临挑战。本次培训通过战略视野提升、知识体系构建、关键技术学习与校企协同探索,为破解瓶颈、提升师资水平提供了新思路,促进了产业与教育的深度对接。


智造领航·智能制造师资高级研修班合影


 本次培训我院教师收获满满,为后续学院的专业建设、科研团队建设等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



联系我们

新葡的京集团35222vip计算机与自动化学院
学院电话:027-88147380 88143102
传真:027-88147110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黄家湖西路3号
邮编:430065

学院微信公众号

学院2025级专升本
咨询群

学院2025级本科
咨询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