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青春,播种希望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4-15浏览次数:291

奉献青春,播种希望

                                   ——资教,青春无悔的选择

    本报讯(记者 汪俐娜)“资教生”是湖北教师队伍中出现的一个新称谓。所谓资教,是指“湖北省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始于2004年,属于地方基层项目。它区别于支教,“资教”项目由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具体组织选拔,资教生服务期限一般为3年;而支教是指团中央教育部四部委联系发起的“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始于2003年,属于国家基层项目,由校团委具体组织选拔,支教生服务期限一般为1年。

    在湖北省教育厅2004年的一次调查中发现:学校城乡分布不均,农村学校偏少;农村师资力量弱薄且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青年教师;农村学科门类少,教师学历偏低。鉴于以上问题,2004年湖北省教育厅决定开展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通过政府出资买岗的形式,以优惠政策鼓励一批大学优秀应届毕业生到贫困县农村乡镇学校去任教,以缓解农村教师匮乏的问题,提高农村教育水平。

    作为当代大学生,参加资教活动是对自身青春做出的一份完美的答卷。参加“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志愿到基层锻炼实践,不仅是有志青年经受考验、完善自我、锻炼成长的正确选择,也是当代学子发挥聪明才智、实现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经过几年磨砺,资教生们必将具备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实践能力,其中一部分将来一定会成长为中小学校长及其他岗位领导。同时这么多大学生下到基层,也加强了基层人才储备,服务于基层政权建设,塑造了新时期大学生的形象。资教生积极响应组织号召,选择到农村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将青春奉献给基层,将才华回报给社会,精神十分可贵,体现出了当代大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资教也是面对就业难问题的一个不错的选择。据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高等院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99万,比2012年多出19万,将创历史新高。2013也将是史上最难找工作的时期,截至三月份,本科毕业生签约率为38%,硕士毕业就业率不到三成,比去年分别低八个和七个百分点。目前,由于国内经济不景气、产业结构不合理、劳动力供过于求、供给不符合市场需求等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因此,下基层资教不失为大学生避开就业热潮的一个好方法。

    同时,作为资教生也享有国家的一些优惠政策。资教生可以享受6项优惠政策:1、由县(市)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年度考核,考核合格的,省教育厅对每人每年奖励5000元,按年发放。对借有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此奖励款优先用于偿还贷款。2、可提前定级,不实行试用期。其工资由县(市)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列入财政预算,按月足额发放。3、毕业生来自具有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的高等学校、符合推荐免试资格的,可先取得研究生入学资格、办理注册手续,服务期满后再回校攻读硕士研究生。4、服务期满经考核合格的,经选拔可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5、户档关系可自愿选择保留在原高校或省毕业生就业中心,也可直接转入县(市),免收户档托管费。6、对非师范专业毕业的,由省教育厅组织免费培训,免收教师资格申请考试费。这六项优惠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高校毕业生参加行动计划的积极性。 

   “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 是落实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实际行动,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有效渠道,是实现农村小康目标、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的积极探索。大学生积极响应资教计划促进了城乡教育的公平和社会的和谐,加强了校长后备队伍建设和基层人才储备。大学生选择农村,是对农村高素质教师的补充, 是关注留守儿童和单亲家庭子女教育的一种体现。

    从湖北2004年开始实施“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一批“资教生”应运而生。如当选“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的我院毕业生邓丽就是资教生中的杰出代表。每年都有一批向她一样满怀热情的应届本科毕业生被选派到农村乡镇中学任教。从2004年起,截止2009年底,已有六批共12440名“资教生”活跃在全省80多个县市区的1300多所乡镇学校。青春的舞台无需华丽的镁光灯,在偏远农村亦能绽放异样光彩。资教,将是你我无悔的选择。